2024年11月20日是第23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知道你的肺功能”。倡导大家主动学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对肺功能检查的重视程度,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自我管理,控制吸烟、室内外环境污染、职业暴露等危险因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吸烟和被动吸烟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空气污染、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生物燃料等)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其主要症状有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标志性症状)、喘息和胸闷等。


一、 吸烟和被动吸烟
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发病因素。吸烟者死于慢阻肺的人数多于非吸烟者。孕妇吸烟可能会影响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和肺脏的生长,并对胎儿的免疫系统功能有一定影响。被动吸烟也可能导致呼吸道症状及慢阻肺的发生。
二、 空气污染
化学气体(氯、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对气道黏膜有刺激和伤害。空气中的烟尘或二氧化硫明显增加时,慢阻肺急性发作显著增多。大气中直径2.5~10微米的颗粒物,即PM2.5和PM10可能与慢阻肺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三、 生物燃料烟雾
生物燃料是指柴草、木头、木炭、庄稼杆和动物粪便等,其烟雾的主要有害成分包括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未燃烧完全的碳氢化合物颗粒等。尤其是做饭时的油烟,是不吸烟妇女发生慢阻肺的重要原因。
四、 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发病和加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病毒或细菌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常见原因。儿童期重度下呼吸道感染与成年时肺功能降低及呼吸系统症状的发生有关。
五、 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
当职业性粉尘(二氧化硅、煤尘、棉尘和蔗尘等)及化学物质(烟雾、变应原、工业废气和室内空气污染等)的浓度过大或接触时间过久,均可导致慢阻肺的发生。
如果你经常接触上述危险因素,那你需要警惕慢阻肺了。


肺功能检查对慢阻肺的诊断、严重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反应等均有重要意义。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应该像测量高血压一样定期检测肺功能,慢阻肺患者应每半年左右到医院检查肺功能。35岁及以上的吸烟人群应该每年检查肺功能。

>>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首次检查还需注意
检查前,有一些药物需要分时段停用,具体情况请咨询医生,特殊情况也应向医生说明。
>>测定流程
进行肺功能检查时,患者最好取坐位。测定流程如下:
1、最大程度用力吸气
2、屏气
3、以最大力量、最快速度呼气直到肺完全“排空”
4、重复一次,然后放松
5、呼气需持续至没有空气可以被呼出,至少需维持6秒
当你感觉自身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气促或呼吸困难、喘息胸闷的症状时,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及早明确诊断。
来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印发--不能不知的“慢阻肺”防治手册。